2025 年 10 月 30 日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行走的博爱课堂”思政课系列活动再添温暖实践——学院 2025 级舞蹈治疗班学生在刘珊珊、揭思妤两位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欣岳年南京栖霞国际颐享家园,为 30 余位长者在 “奇趣岳舞会”活动陪伴舞动。这场以 “舞动疗愈、温情陪伴” 为核心的思政实践,让课堂走出校园,让博爱融入行动,在欢声笑语中为晚年生活注入青春活力,更让舞蹈治疗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 “以舞传情、以爱育人” 的专业认知与责任担当。

精心筹备:让每一处细节都藏着 “适老” 温度
为让长者们在活动中感受舒适与愉悦,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团队在前期筹备中充分考量老年群体的身体状态与情感需求。当晚,随着《夜来香》的旋律缓缓响起,原本略带拘谨的氛围迅速被打破,几位奶奶主动跟着音乐轻晃身体,腿脚不便的爷爷坐在轮椅上用手指轻轻打拍,嘴里还念叨着 “年轻时在厂里联欢,我也跳过这支舞”;精气神十足的朱奶奶更是主动起身,一抬手、一转体,尽显当年的灵动风采。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舞步,却有发自内心的投入与欢笑,长者们用最自然的状态,与学院师生共同编织着属于夜晚的温暖欢乐。

青春陪伴:学生在共情中收获思政与专业双重成长
活动中,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治疗专业的学生们不仅是 “温情陪伴者”,更是 “专业实践者”—— 她们将课堂上学到的 “身体情绪观察”“共情互动引导” 等专业知识融入每一个细节,在与长者的近距离互动中,收获了远超课堂的成长感悟。
学生胡意凡: “今天去养老院陪老人们跳舞,没什么特别花哨的感受,就是心里暖暖的。一开始我还担心爷爷奶奶放不开,怕自己找不到互动的节奏,没想到音乐一响,大家都主动动了起来。有位爷爷坐在轮椅上跟着打拍子,还有奶奶拉着我的手一起哼唱,虽然舞步看起来有些杂乱,但看着他们眼里闪着的光,我突然明白,陪伴其实不用多复杂 —— 一支简单的舞,一双紧紧相握的手,就能让他们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这种踏实又温暖的感觉,比任何都更让我触动。”
学生任小月: “在今天的活动中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跳舞、聊天,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在他们年轻时很会跳舞。有一个爷爷跟我一块跳舞的时候告诉我,我往后退时他会用手推我,往前走会用手拉我,他一直在引导和让我体验他年轻时最时髦的舞。在最后播放了一首《一起跳舞吧》,我们围成了一个圈,一起蹦蹦跳跳的我感觉自己融入了这个集体中,打心底的为这些爷爷奶奶感到开心,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舞蹈治疗’中‘疗愈他人’的意义。”
学生刘正琪: “关于养老院我们一直都有一种刻板印象,接到活动通知后,我有一种很尴尬很无措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融入到舞会当中,跟爷爷奶奶一起跳舞就发现,即使她们身体没有很灵活,却很用心的去体会音乐和舞动的快乐。我也在尽力的烘托幸福与快乐的气氛,从她们的眼睛和神态上,我能感受到她们的共情以及发自内心的快乐。虽然有的爷爷奶奶不方便走动,但是她们坐在那里也情不自禁的跟随这节奏一起摇摆。让我感受到了舞动的节奏与音乐的力量,希望通过这次的舞会,可以让爷爷奶奶们享受生活,多一点生活乐趣!” 。我想这就是舞动与音乐的力量,也是‘博爱’最真实的样子。
学生闫柯煊:“现在回想起来,和老人们共舞的过程,更像一场与时光的温柔对话。他们的动作或许缓慢,脚步或许不稳,但眼神里有光,笑容里有暖意 —— 有的奶奶握着我的手慢慢跟上节奏,有的爷爷一边跳一边给我讲他们年轻时‘赶时髦’跳舞的故事,仿佛在把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我。我突然明白:衰老会改变身体的灵活度,却永远改不了对生活的热爱。活动结束时,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下次还来呀’,还轻轻抱了我一下,那个瞬间我心里暖暖的,也更清楚自己选择舞蹈治疗专业、选择‘博爱服务’的初心了。”

欢乐落幕:“行走的博爱课堂” 持续传递温暖力量
舞会尾声,《你要跳舞吗》的动感旋律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学生们主动拉起手组成 “小火车”,长者们纷纷加入 “欢乐列车”,手搭肩跟着节奏绕着大厅缓缓前行。步伐虽缓,却步步踏在欢乐的节拍上,也踏在音乐与舞蹈学院 “博爱育人” 的思政初心上。
“行走的博爱课堂” 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音舞学院依托舞蹈治疗、音乐教育等特色专业,以 “专业实践 + 社会服务” 为核心模式,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在服务特殊群体、老年群体的过程中,深化专业认知、厚植博爱情怀。此次养老院 “奇趣狂欢夜” 活动,不仅为长者们提供了释放活力、增进交流的平台,更让舞蹈治疗专业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了 “以舞疗愈、以爱传递” 的专业使命,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
未来,音乐与舞蹈学院“行走的博爱课堂”还将走进更多场景,结合专业特色设计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让青春力量与博爱精神紧密结合,让博爱塑魂的校训精神落地生根。(文/揭思妤 林子薇 王奕然 图/刘珊珊 苏晨 编辑/吴林烜 审核/张强 蒋科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