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音乐与舞蹈学院在博韵楼209会议室,举行“音乐与舞蹈治疗智能康养联合实验室”挂牌仪式。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副院长连赟、党总支副书记徐琴及相关系室主任,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姚佳烽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刘凯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叶臣副教授及相关科研博士团队骨干成员出席会议,共同见证这一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的诞生。
仪式上,张强院长首先致辞。他表示,音乐与舞蹈治疗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在促进特殊人群身心康复、提升社会融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而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将为康养服务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此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学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暨南大学深化合作的里程碑,旨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音乐治疗、舞蹈疗愈与人工智能、机电工程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强院长强调,实验室将依托我校在特殊教育、音乐舞蹈治疗领域的专业积淀,结合暨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智能装备研发、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的教科研优势,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链条,打造有影响力的康养科技研发平台。
随后,三位外校专家分别就实验室共建目标与研究方向发表见解。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佳烽教授从生物传感与信号处理角度出发,指出实验室将融合柔性电子、物联网等技术,开发可穿戴式生理监测设备,构建特殊人群康养过程的疲劳预警与动态干预体系,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凯副教授表示,机电学院在声学工程、空间定位技术及人体运动学领域的积累,将为实验室研发智能音乐治疗系统、舞蹈动作捕捉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他提出,通过跨学科协作,可突破传统康养设备的局限性,实现“技术+艺术+人文”的深度融合。南京邮电大学叶臣副教授则强调了通信技术在远程康养服务中的应用潜力,他建议,未来可探索基于5G/6G的实时数据传输与云平台分析,推动智能康养设备的普惠化与规模化应用。
此次挂牌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与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跨学科合作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三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机制,推动音乐与舞蹈治疗为特殊人群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健康服务,助力康养产业智能化升级。(文、图/王浩 李冰 编辑/徐琴 审核/蒋科星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