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第二期“音乐治疗实践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高校、医疗康复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等领域的一线教师齐聚南京,共同开启为期五天的学习与交流。本次培训聚焦于音乐治疗的临床理念与教学实践,旨在提升教师音乐治疗实践专业能力与教科研水平,实现特校教师等运用音乐课程助力特需孩子的成长。开班仪式由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连赟主持。
在开班典礼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校长张茂林致辞。他回顾了学校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音乐治疗专业的建设成果。张校长指出,本期培训在课程内容、实践导向和师资配置上全面升级,期望学员们珍惜机会,学有所获,在今后的教学与服务中真正“以音乐传递希望”。
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则以“老班长”的身份与新老学员亲切交流。他全面介绍了本期培训内容的优化方向,特别提到脑科学、跨学科文化干预与人工智能等前沿主题的引入,强调培训紧贴实际需求、面向教育未来。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宝龙表达了对本项目的高度肯定,并就课程纪律、安全管理与后续跟进等事项作出温馨提醒。他鼓励学员积极与专家互动,拓展专业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作为学员代表,来自福建宁德市蕉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谢小姜老师动情发言。她讲述了将音乐治疗理念带回一线课堂的探索之路,并分享了她带领贵校孤独症孩子们组成“新飞扬口琴队”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她表示,音乐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希望借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自己,为更多特殊孩子点亮生命的节拍。
在开班仪式随后的专题讲座中,三位专家分别就“疗愈性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科技赋能下的音乐治疗教学平台”以及“音乐治疗方案的理论与实践流程”等内容进行精彩分享。
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连赟围绕《疗愈性音乐教育》主题,从课程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讲解,强调教师应成为“懂疗愈的教育设计师”,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情绪表达与个体发展,并提供了大量实用、低成本的教学策略,获得学员广泛好评。
音乐治疗系主任段冀州则重点展示了产学研结合后的研发成果,包括面向音乐治疗系学生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以及面向特殊儿童教学使用的音小圈音乐资源平台。前者用于训练音乐治疗系学生的评估与干预能力,后者则可应用于特殊儿童的日常音乐训练。段主任通过现场演示,生动展现了科技工具在提升音乐治疗教学与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金野教授则聚焦于音乐治疗的干预逻辑与方案设计,强调在制定目标时需围绕“服务对象是谁、为什么介入、使用什么音乐、预期产生何种改变”展开。他梳理了从评估、目标设定到干预实施和再评估的完整流程,通过实例演示方案如何动态调整,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操作性。
本次培训班自7月11日持续至7月15日,内容涵盖音乐治疗基础理论、临床技术、课程设计、跨学科融合等多个维度,并设置了多个工作坊与实操环节,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实操应用能力,助力音乐干预的理念和策略在更多的一线课堂中落地生根。(图/陈月锦 文/李冰 编辑/吴林烜 审核/蒋科星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