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一场聚焦“AI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沙龙研讨活动在音乐系教师群体中热烈展开。此次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及教师们在融合新技术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
本次活动由音乐学系主任刘世音主持,对老师们提出要求与建议,希望大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思想、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能力与效率。活动首先由屈子雯老师进行了AI教学软件使用培训,向老师们介绍了常用的AI教育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并带领老师们实操演练。老师们通过理论讲解与操作演示充分体验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强大的赋能价值。之后,教师们围绕AI技术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活动中,教师们纷纷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教学经验,分享了AI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的革新。钢琴老师宋恬提到,利用AI辅助的音乐分析软件,能够精确识别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辅导。音乐教学法老师吴玥提到AI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建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歌曲创作老师姜宜君则分享了AI在音乐创作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智能作曲系统,学生能够探索更多音乐风格,激发创作灵感,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然而,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教师们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首先,AI技术的快速迭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技术变化,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如何平衡AI技术的便捷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如何平衡AI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针对这些困惑,教师们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AI技术能力培训,建立持续学习的机制,帮助教师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同时,鼓励教师在使用AI技术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目标,而非替代教育本质。此外,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和使用权限制度,是保障学生隐私的关键。
本次沙龙研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AI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也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音乐教育教学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文/刘世音 图/屈子雯 编辑/吴林烜 审核/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