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面向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不但是对我国“万世师表”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对标新时代“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12月12日,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纪录片第三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纪录片通过生动实例展现了启智润心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源潭镇蔡庄村的乡村教师马景武,面对村里大量文盲的现状,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开办扫盲班。他利用生动的教具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村民们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了一个又一个汉字,最终使蔡庄村在全县率先完成了脱盲。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叶圣陶,带领出版社同仁为三千万中小学生编写通用教材。他强调课文的重要性,提出“无篇不精、文质兼美”的选文要求,旨在通过优质的教材内容,开启学生的智力,培养道德,提高审美。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长李龙梅,为了那些因看不到光明而自卑敏感的盲童,组建了盲童管乐团。音乐照亮了孩子生命里的暗淡,鼓舞了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和信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晋藩,在培养法制史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他不同于就事论事的讲解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观看结束后,广大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纪录片,意识到应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差异和个性多元发展,进行个性化指导、差异化评价、针对性施教,于点滴处入心、于细微处育人,让学生在个性充分发展和共创的课堂文化中自由舒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此次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教职员工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继续秉承教育家精神,涵养育人智慧,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音舞生而砥砺前行。(图文/徐宇佳 编辑/徐宇佳 审核/蒋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