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文化,传承民舞薪火——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调研学习非遗文化“方山大鼓”

发布者:蒋科星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次数:318

      有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的动作,大锣大鼓为舞蹈道具和伴奏乐器,每年秋收后,跳此舞蹈以庆丰收,这便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山大鼓。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弘扬非遗民俗文化,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2023年5月1日,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到方山社区非遗传统文化“方山大鼓”工作坊与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陶义田老师进行调研学习。

      陶义田老师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方山大鼓为例》为题,生动形象地和我院师生介绍了方山大鼓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发展状况,以及如何更好的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路。


      在陶老师的介绍中,大家了解到,麻雀蹦流传在南京江宁方山一带,因其边鼓边舞蹈,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方山一带,又名“方山大鼓”。表演时一般用10面大鼓,10面大锣,辅之以伞、旗、幡。表演者边鼓边舞,欢蹦雀跃,充分反映了农民渴望社会安宁、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陶义田老师还拿起大鼓,为师生们教授了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并通过亲身示范、动作的指导。让学生边模仿边做动作,感受鼓点的明快朴实,动作的舒展大方、刚健有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方山大鼓的魅力与特色。

      陶义田老师用朴素的语言,形象地动作,告诉大家动作特点和节奏,让大家快速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动作顺序,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了本次的学习。

      此次工作坊的调研学习由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杨剑和教师杨佳蕾、樊钰蕾、刘钰带领同学们顺利开展,师生们表示,在艺术表现与舞蹈学习方面都受益匪浅。

      音乐与舞蹈学院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也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学院将继续以“方山大鼓”工作坊为抓手,在非遗文化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青年学生在非遗文化的学习传承中,触摸中华文化的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让非遗文化在高校绽放光彩。(文/杨佳蕾 图/ 刘沣谊 编辑/徐慧娟 审核/蒋科星 张强)